岁末年终,翻开丽水经济发展画卷,起笔不凡、落笔精彩,在不寻常之年交出了发展稳进向好的高分答卷。
前三季度,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.5%,位居全省第二;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.1%,高于全省1.3个百分点,高于全国3.3个百分点;固定资产投资提高10.3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%,出口总额增长23.9%,分别位居全省第二、第二、第一。一组组亮眼的经济数据,带给我们的是增添底气、提振信心、凝聚希望。
一年来,丽水鲜明树立以实干创新业、凭实绩论英雄导向,全力以赴拼经济、抓项目、促发展,经济运行质效齐升,发展活力持续迸发,充分彰显了全市党员干部“奋斗实干、担当争先”的精气神。
2024年伊始,丽水召开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推进会,为全年发展定下“新”的基调。
“一个小小的创新中心,信息技术服务营收超3亿元!”这是丽水蚂蚁链产业创新中心落地莲都以来,信息技术服务的经营收入。
中心负责人宋书培介绍,中心共推荐了来自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成都等地百余个优质项目来莲都考察,其中60个数字化的经济优质项目成功签约入驻,培育规上企业2家,带动350余人就业。
这一年,丽水把创新摆在核心战略位置,深入实施人才科教强市战略,加快建设创新丽水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打造长三角地区特质鲜明的创新型活力城市。
丽水围绕打造浙西南科创中心的目标定位,推动“十子连珠”科创平台与产业平台协同布局、全面落子建设,总投资27亿元的浙西南科创产业园即将建成投用,“一心支撑、点面联动”的浙西南科创体系大步迈进。
生物医药产业事关国计民生,是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。丽水以“药”引“新”,塑造发展新格局。
在遂昌石练,年产7000万瓶的冻干三叶青粉中药饮片数字化生产线有序生产;在庆元淤上,占地2万平方米的菌博园拔地而起,可同时满足百余名游客的吃住需求;丽水与浙大合作共建生命健康联合创新中心,设立中医药与健康现代产业学院……
以二产带一产兴三产。丽水着力推动“丽九味”生态化种植,打造了一批药材种植示范基地、标准化种植基地、良种繁育基地,逐步形成一个具有龙头集聚效应的产业生态圈,带动价值链向高端迈进。今年,丽水中医药大健康全产业链有望实现盈利收入超百亿元。
作为时尚产业的重要拼图,丽水传统合成革产业以环保整治倒逼产业转型。控“油”补“水”、咖啡渣变废为“革”……慢慢的变多的企业“刀刃”向内、自我改革,以新技术促进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。
日前,2025年度省“尖兵领雁+X”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清单公示,全市13个项目获批立项,将为丽水科学技术创新注入强劲动力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投资、制造业投资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4.9%、15.6%、22.3%,均位于全省前列。
连日来,在丽水经开区企业浙江精久轴承工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,166台智能化生产设备有序运转。
今年11月,工业与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公布了《2024年5G工厂名录》,精久轴承顺利入选,成为今年我市唯一一家入选的工厂。
“使用内部5G专网,生产设备全部联网,生产、运营和维护情况一目了然。”公司董事长姚勇伟介绍,通过建设数字化车间和5G工厂,产品研制周期缩短了14%,人均生产效率提高了10%,综合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大约节省了5%。
莲都深入实施数字化的经济创新提质“一号发展工程”、推进“N+X”模式数字化改造,实现了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1.0全覆盖;庆元围绕竹木、铅笔、食用菌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启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(2024—2026年),以政策之惠帮助企业家“二次创新”再出发……
市级层面,丽水深入开展“腾笼换鸟、凤凰涅槃”新三年行动,加强“数字车间—智能工厂—未来工厂”建设,以数智化升级推动产业焕新。
在松阳经济开发区赤寿生态工业园区,一座包括智能生产区、智慧物流区、绿色制造区等区域的全流程智能化不锈钢管未来工厂拔地而起。
“预计明年三四月份,这座包含众多科技元素的高端精密不锈钢管‘未来工厂’将投产。”上上德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杨江涛介绍。
作为丽水首家省级“未来工厂”,位于龙泉市的浙江三田汽车空调压缩机有限公司只用了短短2年时间,就走完了别的企业10多年的转型之路。
企业负责这个的人说,企业产品生产效率提高30.22%、能源利用率提高12.92%、经营成本降低17.38%、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5.09%,并成功转型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智造工厂。
目前,全市共有省级“未来工厂”2家,省级“未来工厂”培育试点企业3家,省级数字化车间/智能工厂33家,示范效应慢慢地加强,绿色转型步伐不断加快。
数据显示,前三季度全市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、装备制造业、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分别增长26.4%、17%、14.1%,均排名全省第三。
近年来,丽水主动融入国家和全省未来产业布局,在先进装备制造、前沿新材料、低空经济、智慧交通、元宇宙等领域前瞻布局,为丽水未来发展播下种子。
近日,第九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在丽水举行。作为国内最早发起、顶级规模的专注航空领域全产业链的全国性双创赛事,大赛不仅在丽水是第一次举办,也是在浙江首次举办。
这场赛事,吸引了200余位产业专家、300余家企业的代表、500余名投资人参加,为丽水了解前沿技术、布局优质产业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会。
为什么选择丽水?近年来,丽水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发展先机,以“链群化发展”推动产业育新、技术革新、业态焕新,低空经济“飞”出新的经济稳步的增长极。
在容祺科技的实验室里,一个平均岁数30岁左右的科创团队正埋头苦干,写代码、算法修正、计算论证……在1989年出生的企业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陈恳的带领下,氢动力无人机研发、低空数字化运用、超局部气象等项目被一一攻克,重新定义了工业级无人机的新形态。
“企业全部建成后,将形成年产300架份、六种型号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的整机产量,以及年产200台飞联网ATG机载设备的生产能力,同时配备研发、维修、物流、驾驶培训等基础功能。”在航迅信息(丽水)航空智造产业基地,项目经理任新刚对未来充满信心。
向天空要发展,丽水“高空经济”蓄势待发。前不久,丽水机场“惊艳亮相”:白色悬挑屋顶、形似栖落山林的“飞鸟”,匍匐地面、蓄势待发,即将翱翔云霄……这只“飞鸟”的意义,不仅让畅游丽水变得触手可及,更打通了丽水走向全国、走向世界的通道。
在青田,元宇宙方兴未艾。国内首个县级元宇宙算力平台稳定运行;48家元宇宙生态企业集聚发展;青田创新赋能中心与百度、网易、浙大等38家企业和事业单位建立算力合作伙伴关系,算力使用率稳定在60%以上;数字人、元宇宙杨梅、数字收藏品、AR侨博等一系列应用场景火热“出圈”……面向未来的元宇宙产业正在青田不断迸发新活力。
在松阳,智慧交通的“未来”已来。无人驾驶、数字公路、交旅融合三类智慧交通应用场景已成现实,近160家智慧交通产业相关企业落地松阳集聚发展,从科研创新、产品研发验证到走向市场,已在松阳形成完美“闭环”。
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松阳实现综合交通产业总产值50.48亿元,同比增长33%;集聚综合交通产业企业近160家,其中规上企业40家,预计全年总产值可达70亿元。
时值深冬,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南乡东塘村数字化培育大棚里一片火热,各式各样的高山蔬菜长势喜人。高山蔬菜采摘后,经过分拣、清洗、打包、装车,发往杭州、上海等地。不到24小时,这些生态农产品就出现在大城市市民的餐桌上。
基地负责人徐克松介绍,通过手机,他能随时随地对大棚蔬菜进行通风、浇水、施肥等一键式操作,不仅省时省工、节水节肥,而且还能保证作物产量高、品质优、口感好。
“山货”出山,助农增收。今年前三季度,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44元,同比增长6.3%;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6211元,同比增长12.4%。
品质农业、文化产业、旅游产业、林业产业、水经济,既是生态富民产业,更是丽水可以大有作为“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”的强市产业。
在丽水,一系列新模式、新产品、新创意争相涌现,生态富民产业跨界融合、以“融”焕新,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在缙云,有着650多年历史的烧饼,味道“守正”之余,叠加文旅、创意、社交等元素后,吃烧饼、喝咖啡、买烧饼文创产品,跨界成就新风尚。就连最重要的原料菜干,10年间身价翻番,现在有了“菜味居”企业的工厂化经营后,亦是花样百出,令人刮目相看。
云和深耕梨产业,做足“梨”文旅融合“文章”。这几年,云和以梨为媒,打造“世外梨园”,举办梨花节、采摘节、梨王争霸赛,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。雪梨,正成为当地村民“好种、好卖、好吃、好挣钱”的“共富果”。
念好“山字经”,做活“土特产”。丽水跨山统筹打造“丽水山耕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,陆续推出“丽水山居”“丽水山景”“丽水山泉”等系列“山”字系品牌,推动“山”字系产业融合发展。
如今,越来越多印着“丽水山耕”字样的山茶油、土蜂蜜等农产品摆上“丽水山居”民宿的展示货架。莲都古堰画乡的民宿“驻85”主理人叶丽琳在经营三栋民宿,还新开了一家餐饮店。她说,融入“丽水山耕”的产品,不仅能让客人有更多舌尖上的享受,还能配套更多农事体验,“山山融合”前景美好。
从“土特产”文章到富民产业高质量融合,丽水依托资源优势,努力发挥创新思维,积极发展特色农业、生态旅游等新业态,乡村产业新赛道亮点纷呈,凝聚起富民兴村的强大力量。